此前邦叔介绍了车上值得重点的安全、舒适性配置,本期我们来说说操控。也是回答标题的一个问题:从配置表,能否看出一款车的操控性好还是不好?
什么是汽车的操控性?在邦叔看来,不是这辆车能以多少时速过弯,或者能做出多少极限动作,而是这辆车是否容易驯服。换句话说,作为普通驾驶者,掌控这辆车的难度有多大。如果难度越低,意味着操控性越好。而难度越低,普通人越能感受到乐趣,越有机会开出车辆本身的驾驶极限。所以邦叔的观点是,好的操控性,应该是人对车的干预,越低越好。把必要的操作都交给电子装置,人越省心越好。
但事实上,操控性在很多人的眼里,含义却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所谓操控性,应该是人对车辆的完全掌控,车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反馈给驾驶者。人的每个动作,都能快速有效的被车辆感受并执行。即所谓人车一体。
但其实这两种看法是不矛盾的。因为随着车辆配置水平的提高,很多应该由人做出的反应或者操作,交给了电脑,降低人为操作的难度。普通驾驶者可以更容易开出车辆的极限。更容易感受到清晰的路感、极小的侧倾、干净利落的刹车,感受到极大的操控乐趣。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无需掌握专业车手那样的技巧和经验,通过一些简单的指标也能判断一款车的操控性到底如何。
首先应的一个指标,是加速G值。G值越大,车辆的加速/制动力道就越大,你身体感受到的力量也就越强。普通民用车的上限是1,一般加速较快的车,平均在0.5左右。而且如果加速区间,G值曲线是一条比较平缓且不下坠的线,那么意味着车辆的推背力持续输出,中间没有明显衰减,带给人的加速感力道持久,也最为刺激。而一些小排量车,在中后段G值会衰减严重,无论你怎么踩油门,都不会有刺激的推背感出现。所以判断车辆的加速性,G值是最全面的最直观的指标。虽然配置表中看不到这项数据,不过很多专业测评都会有这项数据的体现。
第二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刹车距离。刹车性能好坏,除了取决于刹车系统本身的性能,悬架、车重都会影响到刹车。
超级跑车的刹车距离大概在32米左右,一些性能车,譬如保时捷911、宝马M、奔驰SLK刹车距离在35米以内。目前国产普通的家用车,如果从100公里时速刹到零,刹车距离在39米以内都算不错的水准,有些甚至能达到38米以内。而如果在40米以上,这款车的刹车距离就很堪忧,但这是指轿车而言。一般SUV在40米左右,都算很好的成绩。但是一些中大型SUV,由于车身过于沉重,其刹车距离可能会达到70米以上。
第三应的操控性指标,看是否配置了车身稳定系统(ESP)。ESP实际上包含了ABS(防抱死)、ASR(防侧滑)、TCS(牵引力控制)等多种功能,能够在必要时介入,防止车辆失控。不过ESP只能在即将发生侧滑时修正行驶轨迹,而且行驶轨迹的修正是靠对附着力较强的车轮进行刹车实现的,所以不能保证车辆不侧翻。而为了保证车辆不侧翻,特别是SUV由于身材高大,高速时特别容易侧翻,现在很多SUV车型上增加了防侧翻技术。例如保时捷macan身上装载的车辆防翻覆系统(Active Rollover Prevention,ARP),这套ARP可在车辆面临侧翻危险之前,锁死轮胎就,减少侧向力来降低车辆的侧向加速度,保证四轮死死贴住地面。而国产SUV典型代表是吉利博越,也装备了主动防侧翻系统,其原理跟Macan差不多。
此外虽然同样是ESP,目前最先进的装备是博世9.1。而虽然同样是博世9.1,但ESP介入时是否平顺、响应是否快速,这也考验各家车厂工程师的调校标定。如果ESP介入时很突兀,对一些老司机来说反而会被忽然的干预打乱了预期路线,而发生意料之外的危险。
(保时捷macan没有通过麋鹿测试,也引发ESP是否对操控起到了反作用的争议)
所以看配置表时看到ESP一是看是否有,二是看版本,三是了解它的调校,如果能有场地试驾最好能亲身体验。如果是SUV可以看看它是否有防翻滚技术。拥有这项技术也代表这款SUV的辅助操控装备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第四个,可以下悬挂。目前国产车配置表上,悬挂一般有几种组合,紧凑车或者低端车多用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中级车部分普遍都用上了前麦佛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如昂克赛拉、思域、速腾等。说起速腾,此前因为换了非独立后悬引发了减配质疑的轩然大波,现在又重新换回了独立后悬。而在中高级甚至豪华车阵营,有些更标榜操控的车型,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挂。
从这个排序就能看出,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是目前家用车领域能体现操控性最好的悬挂组合形式。所谓前双叉臂(上面一根、下面一根)是在麦弗逊悬挂基础上,上面增加了一根控制臂,侧向支撑更强,提高车辆的过弯极限。麦弗逊是目前最主流的前悬挂方式,想挑你也没得选。而后独立悬架之所以比非独立悬挂好,简单说就是两个轮子分别独立连接车身,互相不影响。一边轮子弹跳起来,另外一边还是垂直接触地面,不影响抓地力。而非独立悬挂,一边轮子跳起来,会带动另外一边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不再是垂直接触地面,导致轮胎的抓地力下降。这就是俗称的“坐板车”的感觉,震动大。
不过,悬挂形式就这么几种,但调校的水平千差万别。譬如,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某些国产车就调不出操控很强的感觉;而有些非独立悬挂,调校得好,材料用的扎实,居然也比一些独立悬挂的车更舒适。这些内在的东西,配置表只能看个大概,还需要自己亲身体会其中的察觉。但就邦叔的经验来说,多数人其实开不出非独立和独立悬挂有什么差别,所以买车特别是紧凑型车时,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
写在最后:操控是个很主观的概念,同样一款车,在不同的人眼里,感受阀值、兴趣点、驾驶习惯不同,关于操控性也会做出不同的评价。其实专业人士眼里,关于车辆操控性也有很多硬性的实验室评价指标。譬如方向盘正弦输入试验、绕桩试验等。所以大多数车评,仅从主观感受和经验来谈操控,事实上没有太大借鉴意义。如果非要给好的操控性树立一个标准:那就是车辆的每个动作,是否都100%和驾驶员的意图相吻合,甚至更超前。譬如驾驶者脑子里刚闪过一个念头,手还没动,车上电子装置已经帮你动了。对普通人来说这就是很好的操控性。所以看配置表上,如果电子辅助装置越多,表明这款车的操控性越好。这个道理大概是没错的。